最新資訊
Fresh News
Welcome to Marble ~ AI to 3D world
【AI生成3D環境平台- Marble】
一項新的AI生成3D環境平台 – Marble 推出 , 由曾任Stanfor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(SAIL) 主任, 史丹福大學首位紅杉講席教授- 李飛飛(源自北京,現已入籍美國) 創立的AI公司 World Labs 所研發的新 AI模型 – 從簡單提示建立3D世界 !!!
Marble 能夠建立、編輯並分享高擬真、可持續的 3D世界 . 主要功能 :
Explore – 探索由社群創建的 3D世界, 激發用戶的靈感
Create – 從文字、圖片、影片或 3D structures 生成全新3D世界
Worlds – 瀏覽、下載或匯出用戶所創建的所有3D世界
Studio – 使用進階工具進行編輯、拼接多個3D世界, 並製作具電影感的影片
~~ World Labs 還推出了 Marble Labs – 一個創意中心 , 讓Artists、工程師和設計師可以在這裡突破世界建模的界限,展示大膽的創意、真實的工作流程以及在遊戲、視覺特效、設計和機器人等各個領域的新可能性 . Marble Labs 還提供深入的案例研究、教程和文件檔案, 讓任何人都能學習、建立和分享自己的 3D 世界!
現時 Marble是 免費登記後有 7000 credits // Standard版 $20美元/月- 2萬credits及可以輸出 splate files // Pro版 現有$1蚊美元優惠首月 (之後$35美元/月) 4萬credits及可輸出高質textured meshes // 還有最高級別的Max版-$95美元/月- 12萬credits
Steam Hardware Announcement – coming 2026
【Valve發布全新Steam硬件包括全新VR系統】
Valve 日前宣布全新 Steam 硬件登場:Steam Controller、Steam Machine 與 Steam Frame 將於 2026 年推出 !!
就像 Steam Deck 一樣 , 這三款裝置皆針對 Steam 進行最佳化 讓玩家能更充分地發揮其 Steam 遊戲庫的潛力
Steam Machine – SteamOS 遊戲 PC
Steam Frame- 全新獨立 VR 設備
Steam Controller – 遊戲控制器
全新的 Steam 硬件將透過 Komodo 在日本、南韓、台灣及香港推出 — 透過全新平台 KOMODO STATION (前稱KOMODO Steam Deck Store) 了解
Corona 14: Rendering reimagined
【Chaos 推出 Corona 14 新增 AI 工具、Night Sky 、Gaussian Splats支援】
Chaos 推出最新 Corona 14 – 備受期待的 Gaussian Splats 支援、AI-powered creation、Night Sky、Fabric Material,以及更多強大功能,協助用戶在不犧牲品質的前提下達到最高效率
支援 Gaussian Splats – 透過真實世界資料, splat 可重建具平滑表面、豐富體積細節與自然深度的複雜 3D 場景, 特別適用於大型戶外場景,讓逼真效果更快、更容易達成
AI 工具加速工作流程 – AI Material Generator / – Advanced Controls for AI Enhancer / Send LightMix results to AI Enhancer 及 AI Upscaler 等工具
Night Sky 功能設計星空場景 – Night Sky 系統擴展了 Corona Sky 環境,根據所選地點、日期與時間加入逼真的月光、星星與銀河
程序式 Fabric Material 呈現真實布料質感 , 還有Scatter 功能強化(3ds Max)等等
Unreal Engine 5.7 is now available
【 Unreal Engine 5.7 正式推出及提供下載】
結束preview了 – Epic Games 正式推出 Unreal Engine 5.7 ! – 推出多項重大更新, 強化開放世界建構、材質表現、動畫綁定、虛擬製作與 AI 協助功能 , 全面提升創作效率與視覺品質 !!
重點落在 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 (PCG) 正式進入production-ready階段, 讓美術團隊能快速佈局環境、引入自然變化,並大幅縮短開發時間
– 新增 PCG Editor Mode 可透過 spline、paint工具、volume 等工具建立內容, 並與 PCG Graph 即時更新.
– PCG GPU compute 經優化後效能大幅提升,支援 GPU parameter overrides
– 新增 Polygon2D 資料類型與 spline 操作器 , 擴展自訂工具開發彈性
– 推出 Procedural Vegetation Editor (PVE), 可建立高品質植被並輸出 Nanite skeletal assemblies , 支援 Quixel Megaplants 資源 .
— 其他還有Rendering and Lighting – Nanite Foliage , MegaLights ; MetaHuman 整合與角色動畫 – MetaHuman Creator plugin 現支援 Linux 及 macOS並可透過 Python 或 Blueprint 批次處理角色資源 ; Live Link Face 可透過 iPad 或 Android 裝置進行即時臉部捕捉與錄製 ; Animation Mode 重構新增 Selection Sets 功能 ; Live Link Broadcast Component 讓 Unreal Editor 成為動畫資料來源,支援多機同步與 mocap 工作流程 . ; 全新 AI Assistant 內建於編輯器, 可即時回答問題、產生 C++ 程式碼或提供操作指引 等等等等 …
Autodesk software update – 3ds Max 2026.3 / Maya 2026.3
【Autodesk更新3ds Max 2026.3及Maya 2026.3】
Autodesk 推出3D/VFX軟件更新 – 3ds Max 2026.3 及 Maya 2026.3
>> 3ds Max 2026.3
Conform modifier改進 : 在使用 Shrink Wrap 投影方法時,Conform modifier 新增了一個可使用 distance parameters 的選項 ,

– 改進的 distance 與 falloff 功能 – 新增的選項提供了更多 distance 與 falloff 的控制權,讓你能更精確地管理 Conform modifier 何時能找到可對齊的表面 “hit”
– USD for 3ds Max 0.13 引入了一系列新功能 包括 Asset Resolver, 以及對 prims 進行duplicate、rename、delete和重新指定reparent的能力
– Arnold for 3ds Max (MAXtoA) 5.8.3.2
>> Maya 2026.3
– Animate in Context 更新 – Cut Slider 新增了一個互動式 demo , 讓用戶可以在沒有關聯 Flow Production Tracking project的情況下 試用 Animate in Context 的 Flow-connected 功能. 透過這個 demo 可以體驗在鏡頭導向製作流程中所有可用的 Flow-enabled 功能
– Channel Sets for Graph Editor – Channel Sets 徹底改變了 Maya Graph Editor 的使用方式, 讓動畫師能建立自訂的、具色彩標示的動畫通道集合, 以提升角色動畫流程的專注度與效率
– Dynamic Geometry Attributes – 為技術美術人員提供進階的逐頂點分析工具, 可用於提升角色變形品質、製作如動畫皺紋等程序效果, 並輕鬆識別綁定設定中的問題區域

– Camera Sequencer 更新 – 現在可以使用更擴充且更直覺的鏡頭建立工作流程
– USD for Maya 0.34 推出 Asset Resolver 功能, 簡化asset載入流程並提升專案的可攜性
– Bifrost 2.15.0.0 – rigid-body dynamics simulations, 並加入破碎與Boolean modeling操作, 以及多項其他改進。
– Arnold for Maya 5.5.4
Blender Lab for experimental development
【Blender 成立 Blender Lab專注於實驗性開發】
Blender Foundation 宣布成立一個新的實驗性開發部門—— Blender Lab 旨在探索 Blender 的未來可能性, 這個部門將專注於開發尚未準備好進入主幹版本(main branch)的功能與技術, 並進行原型設計與研究.
Blender Lab 與 Blender Studio 不同, 後者主要負責製作開源動畫內容並推動 Blender 的穩定開發 , 而Blender Lab 則更像是一個技術孵化器, 專注於創新與前瞻性技術 – 研究領域涵蓋 AI、UI、GPU、程序化流程與模擬技術等等 .
最初期的 Blender Lab 計畫包括探索新的輸入方式, 例如觸控、手寫筆, 以及 VR/XR 介面, 同時也涵蓋技術領域如 volume rendering 與 light transport 等 , 而所有成果將公開分享, 促進社群參與與未來整合 !!








